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51章 大豐收

關燈
後山那片地, 一半種的是麥子,另一半種的是雜七雜八的農作物。那些麥子左邊是奉京附近常見的麥種,右邊則種著高矮稀密不同的好幾種麥子。遠遠看去顏色深淺不一, 像一條被狗啃過的綠毯。

另一半種的大都是菜, 有幾樣也不是附近常有的種類。一畦一畦的菜地旁邊,還有一些搭了架子的藤蔓。架的另一邊, 還有一些在地上爬延的藤蔓。這些藤蔓不是瓜蔞也不是奉京常見的瓜菜,瞧著頗有幾分怪異。

靠山的地邊上還種著一排樹,走近一看發現所有的樹都怪模怪樣。原本的樹被砍斷,接上的樹枝明顯不同於樹木本身, 明眼人都能看出兩者的不同。令人驚奇的是這種像是接上去的枝條已是長滿枝葉,其中還有幾株結著青青的果實。

葛大人除去盯著那塊麥地,剩餘的時間會在村裏轉悠。後山這片地他是看了又看, 轉了又轉,心裏實在是疑惑太多。

他去請教秦彥, 先問那些藤蘿為何物。

秦彥告訴他,搭架子的是葡萄,地上爬的是哈密瓜。種子是姜沛送來的, 皆是長在幹旱少水之地的果子。以往都是由甘南等地進貢上京,並不是此地的物種。

葛大人當然知道葡萄和哈密瓜,只是沒有見過如何種出來的,他完全沒有想過有人會在此地種植。

他問那一排樹,為何瞧著如此古怪。

秦彥又告訴他, 那是嫁枝之法。

“許多都是山梨樹, 嫁接的是桃枝和李樹枝。還有幾株原本也是李樹,嫁接的另一棵李樹的枝。再有就是李樹嫁梨枝,梨樹嫁桃枝等。這些嫁接的果枝都是從各村打聽尋來的, 聽說往年結出的果實皆是上乘。”

葛大人驚訝不已,“如此嫁接之法,豈不是等同於斷骨再續?”

斷骨再續畢竟是少數,若不是醫術高超之人不敢輕易嘗試。他之前看到那些樹木皆已成活,想來嫁接之法完全可行。

秦彥道:“若播籽生芽然後再長成樹,至少幾年光景。如果此法能成,必將大大縮短時長。再者我們也想知道,如此嫁接之法結出的果子,到底是桃還是李,抑或者是介於兩者之間。”

葛大人再次震驚,“這般奇思妙想,公子真乃神人也。”

“非我所想。”秦彥眼神突然柔和,“乃我夫人閑暇時的突發奇想。她最是一個善於鉆研的性子,家中之事大多是她在操持。無論是種植之法還是養雞,一應事宜皆是她的主意。”

在此之前,葛大人一直以為秦彥失意不失志,在鄉野之地也不忘苦學鉆研,這才悟出不一樣的養雞之法與提高產量的種植之術。

而今秦彥告訴他,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夫人所為。他再次記起離京時聽到阮太傅對姜氏的盛讚,一時間既是震驚又錯愕。

“令夫人…可有師從?”

“未有。”

秦彥將姜麓早前說過的那套說辭搬出來,聽得葛大人是時而驚嘆時而沈思。身為民部的大司農,葛大人平生最喜鉆研農事。他幼年經歷過災荒,從小就比別人更癡迷種地,早年曾一邊種地養活寡母一邊讀書。旁人或許對姜麓的那套說辭半信半疑,他卻無一絲懷疑之心,因為他就是這樣的人。

同道中人,最容易惺惺相惜。

他對姜麓心生同病相憐之感時,又感慨對方不愧是姜老夫人的孫女,尋常人哪能有這些大膽精妙的巧思。

“公子,臣能否與令夫人一談?”

姜麓到底是女子,葛大人若想私下與她說話必須先問過秦彥。

秦彥焉有不同意之理,心中巴不得世人都能知道自家夫人的好,日後莫再說她是什麽鄉野女子不通教化。

葛大人與姜麓的見面安排在後山這片地的地埂邊,姜麓依舊是一副農家婦人的打扮,脂粉不施荊布粗衣。

既然她這般衣著尋常,葛大人已不會再當她是一個尋常婦人。這是一個敢想敢做的奇女子,還是一個聰慧過人的驚世之才。

她迎風而立,眼神堅定而平靜,那通身的氣派由內而外。

葛大人不由想到當年的姜老夫人,亦是如此淡定從容寵辱不驚。他心下讚嘆之餘,思及此女不過二八年華,越發感慨其難能可貴。

近幾日他還看過北坳村村民們種的春麥,比之他以前見過的麥苗都要粗壯。一問村民才知不僅北坳村如此,附近的村子裏的麥子都是如此,聽說就連前太子以前的宮侍都能給他人講授種植之術。

而依前太子所說,所有的種植之術都是姜氏想出來的,他還聽村民們說起過最開始講課之人也是姜氏。

奉京人人都傳林國公府的嫡姑娘何等忤逆不孝,又是何等粗鄙不堪。當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如今見過此女之後,方知那傳言不僅是有誤,且誤之以千裏。

兩方行禮過後,葛大人迫不及待地問起為何混種那些麥子。

姜麓道:“極北之麥穗長,但易倒。那南麥穗短,產量太低。是以我想著能不能將二者優點融合一處,使之穗長而壯實。當然這僅是我的一念之想,最後成與不成還說不好。”

葛大人倒吸一口氣,目光變得十分炙熱。

移彼之長,補此之短。這樣的法子他為何沒有想到?如果真的能成,豈不是可以適用於很多農作物?

姜麓看到他眼中的狂熱,不得不潑一盆冷水,“萬物生長皆有其規律,人為改變也應考慮因地制宜。具體實施起來難度頗多,非一朝一夕能成。”

然而冷水也潑不滅葛大人的熱情,他本就癡迷此道,一經姜麓的點撥恨不得趕緊嘗試。即使短時間內不能成,他仍然有著極大的興趣。

“夫人…真乃曠世奇才。”

“不敢當大人如此誇獎,若無前人種樹,哪有後人乘涼。我得益於前人指點,自是想為後來之人做些什麽。”

姜麓此言不假,她所受的教育來自古人的幾千年傳承。她神情略顯幾分惆悵,又道:“我曾聽過災年不少人食土積腹而亡,也曾聽過易子而食的人間慘劇。我自小長在鄉間,所見鄉親無不是為溫飽終日勞作。縱有富餘一點的人家,也不過是在逢年過節吃一頓飽飯。從那時起,我便深知糧食之於百姓比命還重。”

她說的這些,葛大人感同身受。

正是因為和她相同的信念,他才會想著出人頭地,才會想著以自己之力為百姓多做事。他不要什麽高官厚祿,他只想為百姓多積福。

“自大昭建朝以來,百姓較之前朝不知安穩多少。但若談溫飽二字,仍然遠遠不及。近些年來我雖居於奉京,卻也知世上還有許多人在挨餓受凍。每每聽聞洪澇幹旱百姓流離失所,難免輾轉反側愛莫能助。”

“大人有一顆為民之心,已是難得。正是因為古往今來都有像大人這樣的人,才會有人不停地尋找解決之法。我相信只要為民之心不死不滅,終將有一天世間再無易子而食,再無食土之悲。或許大人看不到那一天,我們都等不到那一天。但泱泱之水東流不盡,我們的後世子孫總會看得到。”

有山風從林中穿過,吹動樹葉簌簌,似在為她的話鼓掌。

葛大人想起當年村裏的那位老夫子,臨終前拉著他的手反覆念叨。一是望他將來能當一名清正廉明的好官,二是盼他能真正為百姓做實事。

老夫子一生清貧,生前唯一愛好便是小酌兩杯。咽氣之前還在懷念自己年輕時在大戶人家當西席時吃過的一道炙乳鴿。

奉京富庶,往來達官顯貴不知多少。那些人不知百姓之苦,他們在酒足飯飽之餘哪裏還會想到有人正因為半袋糧食賣兒賣女。

曾經他很是不忿,曾經他也有過迷茫。有時候他還會無奈自己一人之力的渺小,也會懷疑自己的堅持到底有沒有意義。

他無處可問,亦知無人能為他解惑。

以他的年紀,足可當此女的祖父。然則他不會想到有朝一日,自己會被一個孫輩年紀的女子點化。

她說的沒錯,縱然他看不到,後世子孫一定能看到。十年不成,還有百年。百年不成,還有千年,他相信總會有那麽一天。

“聽夫人一席話,遠勝萬卷書。”葛大人真誠地向姜麓行了一個禮,“不知夫人還有何高見,我洗耳恭聽。”

姜麓連道不敢,這番接觸下來,她已知葛大人是什麽人。這是一位真正幹實事的人,也是一位真正為民的好官。

“大人言重,高見不敢當。不過是拾前人牙慧,若有可取之處大人盡可拿去用。”

葛大人也不客氣,當下詳細問起嫁接之法。

姜麓未有藏私,將自己所知一一告之人。二人從午後說到日落,天色灰暗之時葛大人仍然意猶未盡,且越發神情激動。許多他想不到的事情,被姜麓一提點便有醍醐灌頂之悟。如果不是男女有別,他真想與對方秉燭夜談。

當夜他反覆琢磨兩人的談話,直至深夜依然激動不已難以入睡。情緒高漲之時,他翻身爬起奮筆疾書,再給京中去一道奏折。

皇帝一連收到兩封密折,前一封密折送到之後,他當朝發了大火。將那些主張重新立後的官員狠狠訓斥一頓,還將三皇子派去修葺太廟。

此舉一出,百官心中各有官司。

陛下明著派三皇子修太廟,暗道未必不是貶斥之意。有人心想莫不是陛下一直屬意的是前太子,所以才會遲遲不立新後。又有人猜想前太子畢竟本身無錯,保不齊陛下日後會恢覆其太子身份。

朝野上下猜測不斷,遠在北坳村的姜麓也從秦彥口中知道此事。

帝王心術向來不能以常人心態度之,她不敢輕易下結論。不過從皇帝老兒因妻子之錯遷怒兒子的舉動看來,對方心中未必看重秦彥。

她以為秦彥會高興,畢竟普通人家的孩子也希望得到父親的疼愛。然而他表情平淡,無比自然地詮釋了何為天家無父子。

鄉間日子平淡而悠長,雲起雲卷一天又一天。

青翠的麥子漸漸轉黃,所有人都盯著那塊麥地。期間又經歷幾次險些被人夜襲,好在有趙弈等人夜夜蹲守有驚無險。

葛大人看在眼裏記在奏折上,折子如紙片一樣皆落在皇帝的案頭。

農歷五月,金燦燦的麥子到了收獲之時。收割的頭一天,京裏來了一行人。那行人皆是宮中侍衛,且是皇帝禦前的那一支。

他們大同趙弈都認識,但看上去並不怎麽相熟。

姜麓心下冷笑,那個皇帝老兒疑心還真重。

房裏正已按照她的吩咐叮囑村民不能靠近,不僅村民不能靠近,便是趙弈萬桂舉等人也不被允許參與收割。

姜沐躲在一旁嘀咕,不就是收個麥子,看這架勢草木皆兵如臨大敵,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挖什麽金銀財寶。

他不敢露面,怕被那些人認出來。葛大人三人他是見過的,他也知道姜麓同他們打過招呼不會透露他的行蹤。不過此次來的人多,他還是躲著些為好。

收割完的麥子要晾曬過後才能脫粒,不用說堆放麥子的周圍被層層把守。除去葛大人等幾位民部官員,誰也不能靠近。

晾曬兩天後方可脫粒,脫粒之事也是由那些侍衛完成。場地借用村裏的曬谷場,不相幹的人全部清離。

那些侍衛明顯沒怎麽幹過農活,空有一把好力氣。他們揮動連枷的勁太大,葛大人一遍一遍地告訴他們要用巧勁,說得嗓子都啞了。被連枷打過之後是過篩,如此一遍一遍地重覆相同的動作直到所有的麥粒歸倉。

葛大人心疼地捧著那些打碎的麥子,無奈是嘆了一口氣。好在碎掉的畢竟是極少數,且也會計算在內。

從第一聲連枷響起,北坳村的村民就坐不住了。他們不敢靠近,卻在遠處圍成一道人墻。所有人都想知道顏家這塊地能產出多少糧食,所有人都想第一時間參與這樣的時刻。

當葛大人那帶著顫音的十二石響起時,便聽到一陣此起彼伏的抽氣聲,接著是不絕於耳的歡呼和議論聲。

“那塊地有多大?我記得裏正量過說是兩畝…”

“正是兩畝,那一畝地是多少?呀,你們快算一算…”

“我哪裏算得出來,老叔公你來算。”

“我算算…怕不是近六石!”

“一畝地能產六石麥子!”

“天哪,竟然有這麽多!”

葛大人亦是激動無比,他捧著一捧麥子,恨不得做仰天高呼。畝產六石啊,這是他做夢都不敢想的事。

這些麥子粒粒飽滿顆顆圓潤,一看便是上等糧食。如果大昭所有的地都能產出這麽多的糧食,那麽天下百姓就不會有那麽多人挨餓。

如此盛事,當立即稟告陛下。

是以剛脫完粒的麥子馬上裝車,在日暮時分送往奉京。與麥子一同離開的,還有葛大人三人與那些侍衛。

葛大人同秦彥姜麓告別,伊然有幾分不舍之情。這段日子的相處,他已然把姜麓當成自己的忘年交。

如果姜麓是男子,他必向皇帝舉薦。他不止一次同杜太倉和楊司監嘆惋,遺憾姜麓是個女兒身。聽得杜太倉和楊司監耳朵都生出老繭,不過也間接讓他們知道姜麓的才能。

他們趕在城門開時入了城,未曾換洗即刻進宮。在所有朝臣的註目之下,未著朝服一身塵灰的葛大人上殿覲見。他的奏折第一個被呈到皇帝面前,皇帝閱過之後大喜,命人將那些麥子擡上殿來。

散發著谷物氣息的麥子堆放在大殿之中,朝臣們開始交頭接耳。當他們聽到這些麥子是秦彥所種時,頓時變得鴉雀無聲。

葛大人的話在殿中響起,他們這才知道原來在被貶出京的日子裏,前太子秦彥不僅鉆研出冬日養雞之法,而且還琢磨出驚世的種麥之法。

一畝地能產六石的話從葛大人口中說出來,即便不懂民庶的臣子們也能感受到他的那種無以言表的喜悅。

皇帝震驚了,臣子們震驚了。

前太子此舉一鳴驚人,朝野上下為之震動。

如此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舉焉有不賞之理?所有人都在第一時間想到這點,眾臣屏氣凝神等待皇帝的金口玉言。

前太子原本無過,不過是受母牽連。他如今立下造福百姓後世的大功,絕非一般的賞賜所能匹配。

皇帝威嚴無比,深沈目光將底下眾臣神色盡收。

不少人以為前太子此次大功,或許會恢覆太子之位。一時間有人期待、有人焦急、有人後悔、還有人差點捶胸頓足。

所以當皇帝那聲封秦彥為賢王的旨意出口時,有人隱有幾許不平、有人長松一口氣、有人心情覆雜、還有人若有所思。

作為第一個被封王的皇子,秦彥的身份重新淩駕於所有皇子們之上。雖說沒能一舉重回太子之位,但也算是一個極好的預兆。

聖旨很快出京,送到北坳村。

傳旨的大太監一臉笑瞇瞇,瞧著很是與有榮焉。此人一雙帶笑的眼在看到他們身後的小新子時,帶了幾許親切。

後面跪著的萬桂舉一臉懵,險些驚呼出聲。

他小聲嘀咕,“種個地還能被封王?天下竟在這樣的好事…”

“你知道個屁!”姜沐懟他,“你以為誰都能隨便封王,也不看看這家的公子是什麽人。”

“什麽人?”萬桂舉那叫一個好奇,爹對這位顏公子的來歷諱莫如深,娘也不和他說。他又不傻,當然知道顏公子有些來頭,但這來頭到底有多大他想不出來。“你快說啊!”

姜沐不說話指指天,然後得意地睨他一眼。

萬桂舉白胖的臉上先是茫然,在被小新子看了一眼之後渾身一個激靈。他呆呆地看著前面的那對男女,臉上的肉開始抖啊抖。

這時秦彥和姜麓已經接完旨起身,那大太監恭敬無比地將聖旨遞給他們。

“恭喜賢王,恭喜賢王妃。”

“有勞公公。”

大太監有意賣好,透露皇帝已經下旨命工部修建賢王府一事。若無什麽意外,他們這對新晉的賢王夫婦會很快回京。

秦彥和姜麓聞言,心有靈犀地對視一眼。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